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參觀“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新華社記者 盧 哲攝
進入暑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青年學子開啟“Museum Walk”,成為暑期逛博物館的主力軍。同程游览發布的《2024年暑期旅行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北京、西安等歷史文明名城是家庭暑期親子游的首選,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一約難求”。
面對旺盛的文旅需求,全國多地博物館選擇在暑期延長開放時間,並推出赋有特征的“夜游”活動,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觀展體驗,讓“走進博物館”成為仲夏夜生活的一抹亮色。
7月20日下午5點,河南博物院裡仍然人山人海。鄭州市民王濤趁著周末來參觀“‘小而美’——盧森堡文物精品展”。“盧森堡的瓷器十分精巧,讓我耳目一新,和中國歷史上的瓷器有类似之處。”王濤說,自己一向對歐洲歷史文明感興趣,當天進館已經下午4點,本想著趕在5點前快速看一遍,沒想到河南博物院延長了開放時間,他把展覽上的瓷器、石器、武器、貨幣、油畫仔仔細細看了個遍。據悉,河南博物院近期推出暑期延時開放服務,從7月17日至8月31日,每天開放時間調整為9︰00至18︰00。
同樣获益於博物館延時“下班”舉措的,還有從山東濟南到北京旅行的陳曦一家三口。他們提早一周就約好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門票。“我們上午游覽天安門廣場,下午參觀國博,剛好趕上國博延時閉館,孩子能够多看看‘課本上的文物’,別提有多開心了。”陳曦說。據悉,中國國家博物館自7月11日至8月31日期間,每周二至周日延時閉館,開放時間為9︰00至17︰30。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近年來,打卡博物館,觸摸歷史文明脈搏,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文明習慣和生活方法,也是人們旅行休閑的一種重要選擇。
隨著暑期“博物館熱”隻增不減,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布《關於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作业的告诉》,提出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響應,更大极限地滿足觀眾參觀需求。
“博物館延時開放,添加了參觀時間的靈活性,觀眾有更多參觀時段可選擇,也能夠更充分地欣賞展品,一些博物館在延時開放期間還推出各種夜場活動,為游客供给了愈加豐富的參觀體驗。”中國傳媒大學文明產業办理學院副教授熊海峰說。
现在,博物館不僅是靜態的展现場所,更成為集教育、鑒賞、交际、研讨和知識同享為一體的專業渠道和多元體驗空間。延長開放時間,尤其是舉辦夜間觀展活動,為觀眾供给了不同於日間的新鮮體驗。
7月9日晚,中國園林博物館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植物星球空間,14名小朋友正在排練科普劇“園林奇遇記”。他們化身水禽類小動物,在“樹爺爺”的帶領下,邊走邊聽植物群落知識講解,沉溺式夜游花園,探尋生態奧秘。
據悉,中國園林博物館自7月15日起至8月31日撤销周一閉館規定,並於7月至8月開展8次“仲夏夜之夢”活動。活動期間,孩子們能够夜宿博物館,在仲夏園林裡開啟“一日穿越”。
7月12日,上海體育博物館2024年首場夜間主題活動舉辦。這場美妙夜之旅既有“我們的奧運記憶”文明沙龍共享,也有上海體育博物館三周年打卡集章、“150咖啡”限制款咖啡品鑒、上海體育文創雪糕福利等。其间,“我們的奧運記憶”文明沙龍邀請4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奧運親歷者,從運動生计到項目裁判,從新聞報道到金牌設計,與觀眾面對面共享奧運故事,一起為出征巴黎奧運會的中國健兒加油。
這個暑期,上海45家博物館將在周末晚間掀起“博物館美妙夜”熱潮,不僅延長開放時間,還結合特展、互動體驗、文創阛阓、露天電影播映等多種方法,讓觀眾走進豐富的文明體驗空間。
夜晚的博物館,燈光與展品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別樣的氛圍。博物館在夜場推出科普講座、互動體驗、文藝表演等活動,以多元“打開方法”豐有钱人們的參觀體驗,體現出對大眾日益增長的文明需求的積極回應。
博物館延時開放、開設夜場,不僅是文明惠民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有助於帶動城市夜經濟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新生机。
攜程數據顯示,“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火爆,帶動上海博物館周邊酒店暑期訂單量同比增長約20%。途家民宿數據顯示,本年暑期各地博物館周邊民宿預訂火熱,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倍,其间,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周邊民宿暑期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5倍,江蘇南京博物院周邊民宿同比增長近1.5倍。
“博物館延時開放會添加游客的數量和逗留時間,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業態的發展。”熊海峰說,將“夜游博物館”嵌入城市夜經濟,推進文旅深层次地交融,有利於探究博物館功用與城市消費空間新的結合方式。
當然,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並不是簡單的拉長服務時間,也意味著運營的升級和服務方法的拓宽,触及運營壓力、办理難度和文物安全等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求博物館綜合考量,根據本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近年來,博物館開放夜場大多散布在在暑期和一些特定日期,比方傳統節日、國際博物館日等,或是有大熱“出圈”的分量級展覽,比方2023年上海博物館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展”,不僅開設夜場,還在閉幕日舉辦24小時全天開放活動。
既能避暑,又能“充電”學習,博物館延時開放為游客供给了夏夜休閑的新選擇。熊海峰認為,在“博物館+”理念下,教育研學、文創開發、旅行體驗獲得了繁荣發展,未來還能够打造更多具有獨特文明魅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博物館IP,圍繞IP創新發展文博文創產業鏈條,進一步拓宽博物館事業。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